
1. 培训内容的全面性
此次培训内容涵盖了常见电诈类型、作案手法及防范要点。比如详细介绍了网络贷款诈骗,诈骗分子以“无抵押、低利息、快速放款”为诱饵,吸引急需资金的人群,然后以各种理由让其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还讲解了冒充公检法诈骗,骗子冒充执法人员,称受害人涉嫌违法犯罪,要求将资金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进行核查。通过这些具体案例,员工们对电诈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培训中还涉及到金融科技在反电诈中的应用,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识别异常交易等。这让员工们明白科技手段在防范电诈中的重要性,也拓宽了他们的反电诈视野。
2. 培训方式的多样性
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通过绚星企业培训平台,员工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反电诈课程。绚星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微课等。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进度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
线下则组织了专题讲座和案例研讨。邀请了公安部门的专家进行授课,分享实际办案经验。在案例研讨中,员工们积极参与讨论,分析案例中的破绽和防范措施,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应对能力。
3. 培训效果的显著性
通过培训,员工们的反电诈意识明显提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更加敏锐地识别客户交易中的异常情况。例如,有员工在办理业务时,发现一名客户要向一个陌生账户进行大额转账,且神情紧张,经过仔细询问和提醒,客户意识到可能遭遇了诈骗,避免了资金损失。
员工们还积极向客户宣传反电诈知识,提高了客户的防范意识,进一步扩大了反电诈的影响力。
4. 培训师资的专业性
培训师资阵容强大,既有公安部门的反诈专家,也有银行内部的风险防控专家。公安专家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为员工们传授了实用的反电诈技巧和方法。银行内部专家则结合银行业务特点,讲解了如何在业务流程中识别和防范电诈风险。
他们的专业讲解和指导,让员工们对反电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5. 培训后续的持续性
为了巩固培训效果,银行将持续通过绚星企业培训平台更新反电诈知识和案例。同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反电诈演练,检验他们的应对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
还建立了反电诈交流群,员工们可以在群里分享工作中遇到的电诈案例和防范经验,形成良好的学习和交流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