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基本信息记录
培训记录表首先要记录基本信息,这是整个记录的基石。比如员工的姓名、部门、岗位等,这些信息能明确培训的对象是谁。以一家科技公司为例,在培训记录表上详细记录了开发部门的小李、设计部门的小张等员工信息,方便后续对不同部门员工的培训情况进行分类统计。
同时,培训的时间、地点也需要准确记录。时间能反映培训的频率和及时性,地点则与培训的环境等因素相关。例如,公司在会议室 A 于周三下午进行了一场关于项目管理的培训,这些信息都应清晰地呈现在记录表中。
2. 培训内容记录
培训内容是记录表的核心部分。要详细记录培训的主题、主要知识点等。比如一场关于市场营销的培训,主题是“新媒体营销技巧”,那么记录表中就要记录像社交媒体平台的推广策略、内容创作要点等知识点。
对于一些实操性的培训,还可以记录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例如在办公软件培训中,记录如何使用 Excel 进行数据透视表的创建以及创建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3.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能直观反映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可以从员工的考试成绩、实际操作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评估。比如在一场销售技巧培训后,通过模拟销售场景考核员工的表现,将成绩记录在表中。
员工的反馈意见也是评估的重要依据。有的员工可能会提出培训内容可以更加深入,或者培训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化等建议,这些都应记录下来,以便后续改进培训方案。绚星企业培训平台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它的智能学习报表功能可以清晰地呈现员工的培训效果,为企业评估培训提供了有力支持。
4. 培训讲师记录
培训讲师的信息和表现也需要记录。讲师的姓名、专业背景等能让企业了解讲师的资质。比如一位具有多年行业经验的资深专家来为员工进行培训,记录他的相关信息有助于企业在后续选择讲师时作为参考。
讲师的授课风格、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评价也很重要。如果讲师采用了互动式教学,员工参与度很高,那么在记录表中可以记录下来,为后续培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供借鉴。绚星企业培训系统还支持对讲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多维度评估,方便企业更好地管理讲师资源。
5. 后续跟进记录
培训结束并不意味着事情就结束了,后续跟进记录能确保培训成果得到巩固。记录员工在培训后的工作中是否应用了所学知识,以及应用的效果如何。例如,员工在参加完沟通技巧培训后,在与客户沟通时是否更加顺畅,业绩是否有所提升等。
对于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员工,可以记录后续的辅导计划。比如为某些员工安排一对一的辅导课程,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培训内容。绚星企业培训平台的 OJT 带教培训功能就可以很好地实现这种后续跟进,让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