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明确培训类型
不同类型的培训,学时计算方式不同。例如,线上视频课程培训,通常以视频实际播放时长为准。假设一门线上营销课程视频时长为 60 分钟,那这门课程的培训学时就是 1 小时。而线下集中授课培训,要从课程正式开始到结束的全部时间来算,包含课间休息。比如一场线下技术培训从上午 9 点到 12 点,中间休息 15 分钟,那培训学时就是 2 小时 45 分钟。绚星企业培训平台能精准记录不同类型培训的时长,方便企业准确填写学时。
对于实践操作类培训,学时计算要考虑实际操作时间和指导讲解时间。像新员工入职后的设备操作培训,员工实际操作设备 2 小时,师傅指导讲解 1 小时,那这次实践操作培训的学时就是 3 小时。绚星平台能对这类复杂的培训学时进行清晰分类统计。
线上直播培训,从直播开始到结束的时间为培训学时。若直播过程中有答疑环节,也应算在学时内。比如一场直播营销培训从晚上 7 点到 9 点,答疑 30 分钟,那培训学时就是 2 小时 30 分钟。绚星企业培训平台的直播功能可自动记录直播时长,为学时填写提供准确依据。
2. 遵循企业规定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培训学时填写规定。有些企业规定培训学时必须精确到分钟,有些则以小时为单位取整。比如企业规定以小时为单位,那 1 小时 20 分钟的培训,填写学时就记为 1 小时。绚星企业培训平台可根据企业规定灵活设置学时统计方式,满足不同企业需求。
企业可能对不同层级员工的培训学时填写有不同要求。基层员工培训学时可能注重基础技能培训时长,管理层培训学时更关注管理理念和战略规划培训时长。例如,基层员工的生产技能培训学时要详细记录每一项技能培训的时间,而管理层的领导力培训学时则按课程模块统计。绚星平台能针对不同层级员工进行个性化的学时管理。
企业还会根据培训的重要性对学时填写有不同标准。核心业务培训学时要求精确且严格,非核心业务培训学时填写相对宽松。比如企业的核心产品研发培训,学时填写必须准确无误,而一些文化拓展类培训,学时填写可适当灵活。绚星企业培训平台能对不同重要性的培训进行分类管理,确保学时填写符合企业规定。
3. 准确记录时间
培训开始和结束时间的记录要精准。可以使用专业的计时工具,如绚星企业培训平台的计时功能,能自动记录培训的开始和结束时间,避免人工记录的误差。比如一场线下培训,使用绚星平台计时,从上午 8 点 30 分开始,到 11 点 45 分结束,平台能准确记录这 3 小时 15 分钟的培训时长。
对于分段式培训,要分别记录每段培训的时间并累加。例如新员工入职培训分三天进行,第一天 2 小时,第二天 3 小时,第三天 1 小时 30 分钟,那总的培训学时就是 6 小时 30 分钟。绚星平台能对分段式培训的学时进行自动累加统计。
培训过程中的休息时间不能算在培训学时内。比如一场 4 小时的培训,中间休息 30 分钟,那实际培训学时就是 3 小时 30 分钟。绚星企业培训平台可设置休息时间,自动排除休息时长,保证学时记录的准确性。
4. 审核与确认
培训结束后,员工要先自行核对培训学时填写是否正确。比如检查培训时间记录是否与实际相符,培训类型填写是否准确。绚星企业培训平台提供员工个人学时查询功能,方便员工自我审核。
培训负责人要对员工填写的学时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培训时间、培训类型、培训内容等是否一致。例如审核一场线上课程培训,要查看课程视频时长与员工填写的学时是否一致。绚星平台的管理功能可让培训负责人轻松进行学时审核。
审核通过后要进行确认。确认后的培训学时将作为员工培训档案的一部分。绚星企业培训平台能对确认后的学时进行存档管理,方便企业后续查询和统计。
5. 存档与追溯
填写好的培训学时要进行存档。可以使用电子文档或专业的培训管理系统,如绚星企业培训平台,它能将培训学时数据进行安全存储,方便随时查询。
存档的培训学时要便于追溯。当企业需要查看员工历史培训学时情况时,能快速准确找到相关信息。比如企业在评估员工晋升资格时,可通过绚星平台快速查询该员工过去一年的培训学时。
随着企业发展和培训需求变化,存档的培训学时数据可作为企业培训规划的参考依据。例如企业发现某类培训学时普遍较低,可针对性地增加相关培训课程。绚星企业培训平台能对培训学时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培训规划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