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临床用血知识培训:开启安全输血之旅

简介: 这是一篇面向新员工的临床用血知识科普文。文中指出临床用血知识至关重要,关乎患者健康。首先介绍了临床用血的法律法规,强调合法安全用血;接着阐述血液成分与功能,如血浆运输物质、血细胞各有作用;还说明了用血申请审批流程、输血前检测配血步骤;同时提及输血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溶血反应等及相应处理措施。最后呼吁新员工认真学习掌握知识,严格依规操作,保障输血安全,为患者健康负责。

嘿,新员工们!临床用血知识可是咱们工作中超级重要的一部分呢,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深入了解一下临床用血的那些事儿。

临床用血的法律法规

临床用血在法律法规层面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是我国血液管理的基本法律,它明确了无偿献血制度,保障了血液来源的合法性和安全性。这部法律规定了血站的设置、职责和采供血行为规范,确保血液的采集、检测、储存和发放等环节都符合标准。同时,对于医疗机构临床用血也有详细的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必须严格遵守临床用血规范,合理、科学地使用血液,不得浪费和滥用。

除了《献血法》,还有一系列相关的法规和规章来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工作。例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它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组织、职责、临床用血计划、用血申请、血液发放与输血等各个环节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健全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加强对临床用血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违反这些法律法规将会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也体现了国家对临床用血安全的高度重视。

血液的成分与功能

血液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复杂液体组织,主要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约占血液容积的 55%,它含有水、蛋白质、电解质、葡萄糖、激素等多种物质。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激素等,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同时,血浆中的蛋白质还具有免疫、凝血等重要功能。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能够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不同类型。白细胞能够吞噬和杀灭病原体,抵御外来的感染和疾病。血小板则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损伤部位,形成血小板血栓,阻止血液继续流出,同时还会参与凝血因子的激活,促进血液凝固。

临床用血的申请与审批流程

临床用血的申请是一个严谨的过程。首先,临床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认真评估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输血量。在申请用血时,医师要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详细注明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输血史、血型等情况,同时要说明申请用血的品种、数量和理由。申请单填写完成后,需要经过上级医师审核签字,以确保申请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对于不同的用血情况,审批流程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少量用血(如一次申请备血量少于 800 毫升)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如果一次申请备血量在 800 毫升至 1600 毫升之间,需要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而一次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 1600 毫升时,则需要科室主任签字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这样严格的审批流程是为了保证临床用血的合理使用,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输血前的检测与配血

输血前的检测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包括 ABO 血型和 Rh 血型鉴定。准确的血型鉴定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基础,如果血型鉴定错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抗体筛查,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不规则抗体可能会与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免疫反应,引起溶血等不良反应,因此抗体筛查对于预防输血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配血是输血前的另一个关键步骤。配血试验包括交叉配血和血型相合试验。交叉配血是将患者的血清与供血者的红细胞以及患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进行混合,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反应。如果交叉配血结果显示无凝集反应,则说明血型相合,可以进行输血。血型相合试验则是进一步验证供血者和患者的血型是否匹配。只有经过严格的检测和配血,确保血型相合、无抗体反应等情况后,才能进行安全有效的输血。

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

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发热反应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一般在输血开始后 15 分钟至 2 小时内发生。过敏反应则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会导致过敏性休克。溶血反应是最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之一,它是由于输入的红细胞与患者体内的抗体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红细胞破裂溶解,患者可能会出现腰痛、血尿、黄疸等症状。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发热反应,可以给予解热镇痛药等对症治疗。对于过敏反应,轻度过敏可以给予抗组胺药物,严重过敏则需要立即给予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溶血反应,要立即进行抢救,包括抗休克、保护肾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同时,要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总的来说,临床用血知识涵盖了法律法规、血液成分、申请审批、检测配血以及不良反应处理等多个重要维度。作为新员工,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流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做好临床用血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输血治疗,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临床用血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享至: 微信 朋友圈 链接 QQ 微博

绚星,开创数字化企业学习新时代